天然气价格上涨 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进程受影响吗?
“隐藏自己,照亮世界”,大家很容易猜到这则谜语的答案——“电”。而眼下欧洲、亚洲、北美等地的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供应紧张、价格飞涨的形势,却越来越难以预料。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9个月,欧洲批发电价已经上涨200%。其中,今年9月,荷兰电价达到每兆瓦时74.15欧元(约合人民币551元),比3月高出4倍;英国电价创下183.84欧元(约合人民币1367元)的历史新高。而西班牙电价自今年以来已经翻了3倍。10月7日,西班牙电价为每兆瓦时288.53欧元(约合人民币2145元),1天就上涨60欧元(约合人民币446元),较9月初时的120欧元(约合人民币898元)上涨1倍多……可谓没有最贵,只有更贵。与此同时,石油和天然气价格近日也飙升至多年罕见高位。
当前,欧洲、美国普遍出现石油、天然气捉襟见肘,电力供应趋紧等能源短缺问题,且能源短缺已经蔓延至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全球能源危机会对整个汽车业,以及如火如荼的汽车电动化趋势带来何种影响?
全球能源供应出现“断层”
石油、天然气、电力的供应价格,反映的是一个地区能源供应的真实状况。
在欧洲,天然气是电力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欧洲天然气价格年内涨幅已达600%。10月5日,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收盘价报每兆瓦时116.02欧元(约合人民币863元)的高位。自今年年初1月4日天然气每兆瓦时17.88欧元(约合人民币133元)的收盘价以来,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走势已上涨超422%。
作为欧洲第一大能源消费国,10月12日,德国门户网站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全德范围内共有61家供应商计划在今年冬季大幅上调天然气价格,占全部供应商的12%,预计影响37.5万户家庭。
西班牙政府部门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西班牙的天然气批发价为欧洲各国中最高,已达到每兆瓦时71.54欧元(约合人民币532元)。
在英国,约1/3电力来源于天然气。10月中旬,ICE英国天然气期货收盘报价每千卡233.81便士(约合人民币21元),较年初的每千卡49.87便士(约合人民币4元)上涨超过368%。
令人不安的是,天然气价格的上涨意味着电价走高。在天然气、电价高企之际,欧洲大量能源密集型企业不得不缩减产能乃至关闭工厂,以削减快速飞涨的运营成本。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显示,在经历了2020年的寒冬后,伴随着天然气消耗量剧增的是库存下降。至今,欧洲天然气库存仍有近400亿千瓦的缺口。EIA认为,今年冬季,北半球供暖高峰期的能源供应缺口或更大。
在美国,随着全球能源危机蔓延,石油价格已经上涨了16%,得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近日一度上涨至每桶82美元(约合人民币524元)。石油价格上涨也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美国每加仑汽油价格近日上涨了7美分(约合人民币0.45元),创下自2014年10月以来的新高。
除了欧美地区,位于亚洲的印度石油储量也告急,且由于煤炭资源不足,导致印度十几座发电厂被关闭,印度首都新德里出现供电不足造成的停电现象。而南美国家巴西也出现燃油短缺、油价飙涨的现象,数万网约车司机“毁约”拒绝出车。巴西主要依赖水力发电,然而今年遭遇罕见的霜冻和近一个世纪来最严重的旱灾,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最终引发了电力危机。
不仅如此,能源价格飙升还推高了通货膨胀率。欧盟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欧元区通货膨胀率达到了3.4%,为2008年以来的最高值。日前,世界银行在最新报告中指出,今年以来,全球能源价格已大涨逾80%,存在短期内引发全球通胀的重大风险。
“此轮几乎蔓延全球的能源供应危机,背后有着多种原因。”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夏晓峰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一是新冠疫情冲击及采矿类企业资本支出下降,使传统能源产品的产能下滑。疫情蔓延全球以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开采行业出现企业破产潮,产能大幅下跌。虽然后来需求端逐步回暖,但供应端一直没有很好地恢复,又适逢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快推进“碳中和”政策,使得供需缺口持续拉大。二是全球今年以来屡屡出现极端天气,严重拖累绿色能源发电,欧洲长时间出现超高压天气,海上风速下降,风力发电量随之骤减。美国、巴西等也遭遇了百年未遇的干旱天气,水力发电大幅下滑。由此,使得欧美对火电的替代需求激增,推动天然气、动力煤及油价大涨,并传导到电力供应价格端。三是欧盟在天然气进口方面基本上依靠俄罗斯。2020年从俄罗斯的进口量占比达43.4%。即使是美国急于向欧洲销售天然气,但由于运输距离远、价格较高等因素,在欧盟的进口份额中并未超过5%。但俄罗斯一直希望建设遭遇美国阻挠的“北溪2号”输气管道工程,并表示除非批准这一工程,否则不会为欧洲提供额外的天然气。“北溪2号”每年可为欧洲增加天然气供应550亿立方米,但美国方面却声称“北溪2号”威胁欧洲能源安全,使得该项目停滞不前,欧洲天然气价格随之飞涨。
“随着北半球冬季到来,整体用电季节性回升,叠加传统能源品供应难问题将日益凸显,几乎蔓延全球的能源供应危机或将进一步发酵。”浙江大学国际经贸研究中心研究员张铭贤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由于欧洲出现原油对天然气的消费替代,国际原油出现供应缺口,价格持续上扬。今年第三季度以来的天然气价格暴涨,原油对天然气消费替代可能导致原油需求增量达到50万桶/天,而这部分缺口需要产油国产量回升来弥补,但需要时间。其次,与其他很多国家不同的是,英国面临的能源危机还有自身原因。尽管英国政府、产业界均认为英国能源有保障,但脱欧之后由于货车司机、港口工人短缺,导致英国部分地区能源供应因物流跟不上而出现缺口。英国公路运输协会估计,英国货车司机短缺达到10万人。而且,在国际能源市场普遍涨价情况下,一些英国能源公司消化不了成本上升而倒闭,加剧了英国国内的能源紧张。最后,从中长期来看,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传统能源产能日益萎缩与绿色新能源供给波动较大、储能系统有待建立等多种因素叠加,全球能源危机爆发的次数或将更为频繁。
“喝不饱”、“喝不起”的燃油车
一辆货车正在英国公路上行驶,司机从后视镜中发现竟然有数十辆小汽车紧跟在后面,司机以为是自己的车出了问题,就下车查看,结果后面小汽车的司机纷纷问他准备去哪个加油站送油,该货车司机称自己车上是散装水泥,于是大家作鸟兽状散开……这是近日英国媒体报道的真实事件,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却深刻地反映了英国石油短缺、加油站排长队的现实。“油荒”正严重影响着英国人的日常生活。
现在,英国燃油车车主和司机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听哪家加油站可以加油,人们去了一个又一个加油站,到处都是“对不起,没有油了”的提示牌,甚至还出现了为抢先加油而斗殴的事件。
在这种极度缺油的时候,一些有油的加油站也开始趁机涨价。之前,英国加油站的超级无铅汽油的售价一般在每升1.98英镑(约合人民币17元),但近来,伦敦的加油站涨到了每升2.93英镑(约合人民币26元),上涨了47%。而且,汽油、柴油、天然气价格都在上涨。
很多英国消费者还表示,由于加油困难,他们之前还想买一辆电动汽车,因为有补贴和优惠,但现在又看到电力价格上涨,还经常停电,因此对于购买电动汽车也心生犹豫。驾驶私家车出行本来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但现在无论是为燃油车加油,还是为电动汽车充电,似乎都变得没那么容易了。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9月,欧洲新车注册量为97.27万辆,同比下降25%,创下近26年来同期最低纪录。其中,降幅最大的,除了立陶宛,就是英国,英国新车销售降幅同比达34%。但与此同时,小型、经济型燃油车的销量降幅较低,呈现相对较好的状况。其中,起亚Niro是2021年9月荷兰最畅销的汽车,这款小型SUV燃油车当月在荷兰的销量达到1061辆。
不少行业咨询机构发布的最新预测显示,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将不会超过疲软的2020年。除了芯片短缺,能源危机也使燃油车销售遭遇阻力。只有在解除能源危机的前提下,汽车市场才会迎来产销两旺的局面。
“应该说,欧洲新车销量大幅下降,除了芯片短缺的原因,近期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能源危机。”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马骁雄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近期欧洲小型、经济型燃油车销量看好,因为其消耗的燃料较少,消费者认为其受到能源危机的影响也会相对较小。另一方面,欧洲多国在电力、天然气等能源短缺的背景下已经开始限电,给部分车企带来生产上新的难题。电力等能源价格上涨,也使车企的生产成本上升,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车企也采取灵活变通的方法,即减产耗能较大的大型车,优先生产耗能较低的小型、经济型燃油车,在生产环节降低成本,同时也迎合了当前的市场风格切换,起亚Niro的畅销就是个典型的实例。
“很多欧洲消费者其实更青睐大排量汽车,但由于近期能源短缺,他们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喜好,从实际状况出发来选购汽车。”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俞荣锦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欧洲汽车消费者一向注重个性化,以往的小型车、经济型燃油车销量不高,这也是日系、韩系经济型燃油车在欧洲市场存在感不强的原因之一。但能源短缺愈演愈烈,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很多欧洲国家更希望将有限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首先用于保障发电,尽力维持工业和国家经济正常运转。
充电影响不大,但成本上升
从目前来看,在能源短缺的情况下,欧美等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受到的影响似乎相对较小。数据显示,今年9月,欧洲电动汽车渗透率再创新高。德国、法国、挪威、英国、瑞典、意大利等6国电动车销量合计达17.5万辆,同比增长42%,环比增长54%。其中,德国、英国和法国2021年电动车累计销量排名欧洲前三。9月挪威电动车渗透率突破90%,瑞典超过50%,法国突破20%,德国接近30%,均创下渗透率新高。上个月,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55万辆,同比增长达55%。今年1~9月,美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43.5万辆,同比增幅较大。
不过,高企的电价也让欧洲和美国的电动汽车车主感受到“切肤之痛”。以英国为例,由于供应骤减,该国的电力价格创历史纪录,电动汽车充电成本也应声上涨。而随着冬季来临,电力价格还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即使遭遇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短缺及电力供应不足,但欧美国家仍然是以保证电力供应为优先,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措施并未减少。因此,新能源汽车在欧美的销量尚未受到影响,而且出现同比上升。”江苏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厉建平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电力供应不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但是从政府导向到消费市场,显然电动汽车的供应需求在增加。而且很多人认为,目前的能源短缺只是暂时现象,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大方向不会改变,这给了购车者极大的信心。
俞荣锦表示,今年以来,汽车行业遭遇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海运费用大幅上涨等不利因素之后,欧洲又再次遭遇电力、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的现实,而汽车制造商是用量较大的能源用户,能源价格上涨造成了造车成本的增加,如果能源紧缺的现状长时间不能得到有效改善,欧洲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价格或许上涨,这也使部分消费者感到压力,所以决定现在就购买新能源汽车。
欧洲一项调查显示,虽然购买电动汽车的成本较高,但其运行成本较低。与驾驶汽油车或柴油车行驶100英里(约合160.9公里)13~16英镑(约合人民币115~141元)的燃料成本相比,驾驶电动汽车行驶100英里的平均成本约为4~6英镑(约合人民币35~53元)。
“而且,在一些欧洲国家出现‘油荒’和‘加油难’问题的情况下,很多国家仍然在大力发展充电设施,为电动汽车提供更为便利的使用环境,这也是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有更多认同感的原因之一。”华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林澍文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谈到,像电动汽车渗透率比较高的挪威、瑞典等国,不仅充电十分便利,而且驾驶电动汽车还能享受优惠。相对于困境重重的燃油车,电动汽车在欧洲已经逐渐打开了市场。而且很多电动汽车生产商针对冬季使用电动汽车的痛点,从新型电池的研发到热管理技术的提升等多方面都有了改进。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也会为消费者逐渐消除后顾之忧。此外,近年来电动汽车双向充电技术越来越成熟,可以在遭遇突发断电的情况下为家庭提供电力供应,充当应急电源。这类电动汽车在今年年初美国局部地区遭遇大雪停电中发挥了作用,在欧美也会拥有更大的市场。
对电动化趋势影响莫衷一是
持续蔓延的能源危机,是否会影响全球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进程?对此,业内有不同看法。
“这有可能影响欧美的电动化进程。”中信证券分析师路海波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一方面,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供应对汽车工业的生产和消费有着重大的影响,尤其是部分国家限电,会对汽车生产造成影响,也会打击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信心。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能源供应紧缺的现状,电动化的进程就会大打折扣。
不过,对能源危机的影响方面也有不同的见解。“从欧洲的现实情况来看,尽管出现能源短缺问题,但欧洲的汽车电动化进程仍在不断提速。”厉建平认为,这是由多方面原因促成的,一方面,是欧洲实施了严苛的环保标准,如欧Ⅶ标准就要求,汽车的氮氧化合物排放标准为每公里30毫克,而欧Ⅵ排放标准的要求是每公里60毫克,压缩了50%;一氧化碳排放量由欧Ⅵ的每公里500~1000毫克压缩到欧Ⅶ的每公里100~300毫克;除了上述这两个标准,欧Ⅶ还要求车辆在起步、上坡、加速等极限工况下依然能达标,相比之下欧Ⅵ没有这条规则,这倒逼车企向新能源汽车加速转型。另一方面,按照欧洲的要求,到2025年传统燃油车就会无路可走,各大车企都要生产新能源汽车。车企也在积极做准备,如奔驰原计划在2039年停产燃油车,现在不得不将计划提前。
“能源危机在全球蔓延,会对汽车行业带来一系列改变。”东方证券分析师覃筱鹏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一是在技术上,或将迫使车企去研发更为节油、节电的新技术,将来的汽车或许会集多种能源补给方式于一身,更为节能降耗,但效率不减。从这个角度看,或许会进一步加快汽车业电动化的进程,只是电力来源可能会更加广泛。二是新材料、新设计不断涌现,已经有外国车企将车顶换成光伏玻璃,试验太阳能供电的可行性。这些新思路都在探索让汽车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三是对于汽车消费者而言,通过此次能源危机,他们会切身体会到能源的宝贵,也会更为自觉养成节油、节电的良好习惯,这不仅会在汽车的使用中让自己受益,也会使全社会受益。
“化石能源的存量本身就是有限的,这不仅在倒逼汽车行业思变,也在促使更多行业加速新技术的研发,增强抵御各种来自能源、金融市场风险的能力。”夏晓峰表示,在全球能源供应紧缺面前,留给汽车以及更多行业的是警醒和反思。(记者 赵建国)